关闭

提示

首页 > 农药 > 正文

水稻田杂草防治策略与农药应用技术

信息发布者:长巷乡村网通
2018-11-16 21:34:24


(一)稻田杂草的种类与发生特点

我国种植水稻历史悠久,地域广阔,是世界稻米主产国之一。我国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500万h㎡,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9%。总产稻谷1.92亿吨,占粮食总产量的42%,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,在我国粮食作物中都居首位。

我国所有稻作区的稻田,历来都有大量杂草发生。据统计,全国稻田杂草有200余种,其中发生普遍、为害严重、最常见的杂草约有40种(分布于各稻区为10~20种)。据调查,全国稻田草害在中等以上(2~5级)的面积达1546.7万h㎡,其中严重为害(4~5级)面积为380万h㎡,分别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6.8%和11.5%,损失粮食200多亿 kg。在这些主要杂草之中,尤以稗草发生与为害的面积最大,多达1400万h㎡。约占稻田总面积的43%,稗草不仅发生与为害的面积最大,而且造成稻谷减产也最显著;异型莎草、鸭舌草、扁秆藨草、千金子、眼子菜等发生与为害面积次之。

我国幅员辽阔,不同地区气候、土壤、耕作等条件各异,各地稻田杂草的种类、发生情况不同,稻田草害可以划分成5个区。

1、 热带和南亚热带2~3季秀草害区

包括海南、云南、福建、广东和广西的岭南地区,年平均气温20~25℃,年降雨量1000mm以上。主要杂草种类有稗草、异型莎草、节节菜、水龙、尖瓣花、千金子、四叶萍、鸭舌草、日照飘拂草、草龙等。

2、 中北部亚热带1~2季稻草害区

主要是华中长江流域,是我国主要稻作区。包括闽北、江西、湖南南部直到江苏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的北部,及河南和陕西的南部。年平均气温14~18℃,年降雨量1000mm左右。该区稻田杂草为害面积约占72%,其中中等以上为害面积占45.6%。发生普遍,为害严重的杂草有稗草、异型莎草、牛毛毡、水莎草、扁秆藨草、碎米莎草、眼子菜、鸭舌草、矮慈菇、节节菜、水苋菜、千金子、双穗雀稗、野慈菇、空莲子草、鲤肠、陌上菜、刚毛荸荠、萤蔺和萍等。

3、 暖温带单季稻草害区

主要指长城以南的黄淮海流域,包括江苏、安徽的北部,河南的中北部,陕西的秦岭以北直至长城以南及辽宁南部,多为稻麦轮作区。年平均气温10~14℃,年降雨量600mm左右。稻田杂草为害面积约占91%,为害中等以上程度占71.5%。其中发生普遍、为害严重的有稗草、异型莎草、扁秆藨草、牛毛毡、野慈菇、水苋菜、鲤肠、眼子菜和鸭舌草等。

4、 温带稻田草害区

主要指长城以北的东北三省和西北、华北北部。年平均气温2~8℃,年降雨量50~700mm 。该区水稻面积较小,杂草发生相对南方为轻。主要杂草有稗草、扁秆藨草、眼子菜、牛毛毡、异型莎草等。

5、 云贵高原稻田草害区

包括云南、贵州、四川西南地区。年平均气温14~16℃,年降雨量1000 mm左右,地形地势复杂。主要杂草有稗草、异型莎草、眼子菜、鸭舌草、泽泻、野慈菇、四叶萍、萤蔺、、牛毛毡、扁秆藨草等。

(二)稻田主要杂草及其发生规律

1、稻田主要杂草的生物学

稻田主要杂草的生物学见表3-3

表3-3   稻田主要杂草的生物学与发生特点(华北地区)

杂草名称

繁殖方式

出苗适温(℃)

出苗期(月)

开花成熟期(月)

丁香蓼

种子


6~8

8~9

水苋菜

种子


5~9

7~10

节节菜

种子、匍匐茎


6~9

8~11

空心莲子草

根茎、种子

15~35

5~6

7~10

眼子菜

根茎、种子

20~25

6~9

7~10

泽泻

种子、球茎


4~6

7~9

矮慈菇

种子

20~22

6

7~9

稗草

种子

20~30

5~6

7~10

千金子

种子


5~6

8~11

陌上菜

种子


6~7

8~9

水莎草

种子、根茎

20~30

6~7

7~10

异型莎草

种子

30~40

5~8

8~10

扁秆藨草

种子

20~25

4~7

7~9

日照飘拂草

种子

30~40

5~6

8~10

紫萍

种子、芽


6

6~8

鸭舌草

种子

20~40

6~7

8~9

鲤肠

种子


5~6

7~10

2、水稻田杂草的消长规律

北方地区,一般4用中旬平均达到7.3~10℃,有充足水分及氧气时稗草即开始萌发,4月末到5月初部分出土,5月末进入为害期;5月末到6月初土层10cm深处,地温达15℃时,以扁秆藨草为主的莎草科杂草出土;6月上、中旬气温上升,慈菇、泽泻、鸭舌草、雨久花、眼子菜、牛毛草等杂草开始大量发生,6月下旬至7月初进入为害期。

稻田杂草发生高峰期,受温度、温度、栽培措施的影响较大,多于播种后或水稻移栽后开始大量发生。就时间上划分,一般稻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大致可以分为3次,第1次高峰在5末至6月初,主要以稗草为主,占总发生量的45%~75%;第2次发生高峰在6月下旬,为扁秆藨草、慈菇、泽泻发生期;第3次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,为眼子菜、鸭舌草、水绵等杂草的发生期。

3、稻田杂草防治适期

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,一般是播种(移栽)后杂草陆续出苗,播种(移栽)后7~10天出现第一杂草萌发高峰,这批杂草主要是稗草、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;播种(移栽)后20天左右出现二次萌发高峰,这批杂草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。由于第一高峰杂草数量大、发生早,故这些杂草为害性大,是杂草防治主攻目标。

目前,稻田除草剂品种仍以土壤处理剂为主,主要是防治杂草幼芽。综合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和除草剂的应用性能,稻田杂草的防治应立足早期用药,即芽前芽后施药;出除了苯达松、2甲4氯钠盐、麦草畏等防治阔叶杂草和敌稗、二氯喹啉酸等防治禾本科杂草的少数茎叶处理剂外,一般多要求在杂草3叶期以前施药;因为在杂草3叶期以前施药时,杂草的敏感期和除草剂的药效高峰期相吻合,易于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。

(三)稻田杂草防治策略与除草剂应用技术

1、稻田杂草常用除草剂性能比较

稻田常用除草剂的除草效果比较见表3-4

除草剂

马唐

狗尾草

千金子

稗草

异型

莎草

水莎草

扁秆

藨草

四叶萍

鳢肠

鸭舌草

丁香蓼

眼子菜

泽泻

野慈菇

丁草胺

6

6

6

6

5

4

1

3

4

3

3

3

2

1

丙草胺

6

6

6

5

6

5

2

6

4

6

5

5

2

1

异丙甲草胺

6

6

6

6

6

4

1

4

4

5

4

3

2

1

敌稗

3

3

3

6

1

1

1

1

1

2

1

1

1

1

克草胺

6

6

6

6

5

1

1

4

5

3

4

3

1

1

扑草净

6

5

4

4

5

1

1

6

6

6

6

5

3

3

西草净

5

4

4

4

4

1

1

5

5

6

6

6

5

5

苄嘧磺隆

4

3

2

2

6

4

2

5

6

6

6

5

5

5

吡嘧磺隆

4

4

5

3

6

3

3

6

6

6

6

5

5

4

乙氧氟草醚

6

6

6

6

6

1

1

4

5

5

6

1

1

1

甲氧除草醚

6

6

6

6

6

1

1

4

5

5

6

1

1

1

草枯醚

5

5

5

6

5

1

1

4

4

5

6

2

1

1

莎扑隆

4

4

4

4

6

5

5

6

5

5

6

4

1

1

杀草丹

6

6

6

6

3

1

2

5

5

5

6

2

2

1

禾草特

5

4

5

6

1

1

1

1

1

1

1

1

1

1

哌草丹

3

3

3

6

3

1

1

1

1

1

1

1

1

1

2甲4氯钠盐

1

1

1

1

5

4

4

5

6

6

6

6

5

4

恶草酮

6

6

6

6

6

4

3

6

6

6

6

2

5

1

苯达松

1

1

1

1

6

6

6

6

6

6

6

6

6

6

二氯喹啉酸




6

1





1



2

1

环庚草醚

6

5

5

6

6

1

1

4

4

5

6

2

1

1

(分级填写:1-无效;2-效果差,防效50%以下;3-有一定除草效果,防效51-75%;4-除草效果一般,效果76-85%;5-除草效果好,效果86-95%;6-除草效果极好,效果达95-100%。)

2、水稻秧田杂草防治技术

(1)秧田杂草的发生特点  秧田杂草种类多,但为害较大的主要是稗草、莎草科杂草,以及节节菜、陌上菜、眼子菜等主要杂草。一般来说,稗草的为害最为普遍而且严重,它与水稻很难分清,不易人工剔除,常常做为“夹心稗”移入本田;另一在秧田为害较为普遍的是莎草科杂草,如扁秆藨草等,其块茎发芽生长极快,不仅严重影响秧苗的生长,而且影响拔秧的速度和质量;牛毛毡、藻类也形成某些地区性的严重为害。

在秧田杂草的发生时间上,稗草、球花碱草、牛毛毡一般在播后一星期内陆续发生,而扁秆藨草、眼子菜等杂草要在播后10天左右才开始发生。

稗草的发生受气温影响很大。一般田间气温达到10℃以上时,在湿润的表土层内,稗草种子才能吸水萌发,随着气温的升高,萌发生长加快。据调查,在华北地区从4月中旬就开始出土,到5月上旬便达到出土的高峰。稗草的发生历期(17.3~17.6℃)分别为针前期5天、针期2天、一叶期1天、二叶期5~4天、三叶期6~5天、四叶期7~5天。莎草科杂草,扁秆藨草的越冬块茎发芽较快,但一般要在10℃以上的平均气温时才能发芽,气温高发芽生长也加快。

(2)秧田杂草的防治技术  湿润育秧田,可以进行播前和播种后苗前土壤处理及苗期茎叶处理。秧田杂草的防治策略:第一,防除秧田稗草是防除稻田稗草的关键所在,要抓好秧田稗草的防除;第二,秧田早期必须抓好以稗草为主兼治阔叶杂草的防除;第三,加强肥水管理,促进秧田早、齐、壮,防止长期脱水、干田是秧田杂草防除的重要农业措施。生产中,通常在播后芽前和苗期进行施药除草。

播种前处理,在整好苗床(秧板)后,以喷雾法(个别药剂用撒施法)将配制好的药剂(或药)药施于床面,间隔适当时间,润水播种,用药液量通常为30~40 kg/亩。

播后苗前处理,露地湿润育秧田,由于播后前不具有水层,厢(床、畦)面裸露而难维持充分湿润,因此用药量要比覆盖湿润育苗秧田提高20%~30%,用药种类,应选择水旱兼用或对水分要求不严格的丁恶混剂、杀草丹、优克稗、除草醚、草枯醚和丁草胺等,以保持稳定的药效;而如丙草胺(扫弗特)和禾草特(禾大壮),对水分条件要求比较严格,不宜在这种育苗秧田的播后苗前施用。

常用除草剂品种及应用技术介绍如下。

恶草酮(恶草灵),以12%乳油100~150ml亩,或25%乳油50~75ml/亩,配成药液喷施,施药2~3天播种。

丁草胺,以60%丁草胺乳油80~100ml/亩,配成药液喷施,施药后2~3天播种。可以有效防除稗草、莎草等一年生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,也能防治部分阔叶杂草。秧田使用丁草胺的技术关键为播前施药,在齐苗前秧板上切忌积水,否则会产生严重的药害,严重影响出苗率和秧苗的素质;秧田要平,秧苗一叶一心期施药时,要灌浅水层,灌不到水的地段除草效果差,深灌的地段易产生药害(丁草胺在秧田施用安全性差,在未探明其安全使用技术之前,一般不宜在秧田大量推广使用丁草胺)。

禾草特,在特稗草1.5~2叶期,用96%禾草特乳油100~150ml/亩,拌细土或细沙撒施,主要防除稗草,其次抑制牛毛毡和异型莎草。当气温稳定在12~15℃、阴雨天数多、日照不足的情况下,使用禾草特后一周左右,水稻秧苗幼嫩叶首先出现褐色斑点,然后所有叶片均出现斑点,天气转晴、气温升高,斑点将自然消失。禾草特施药后如遇大雨易形成药害,水层太深,漫过秧心,易造成药害。秧苗生长过弱施药时也易产生药害。

丁恶(丁草胺+恶草酮),以20%丁恶乳油100~150 ml/亩,配成药液喷施,施药后2~3天播种。

丁草胺(新马歇特)+丙草胺(扫弗特),在水稻播种后2天用60%丁草胺乳油60ml /亩+30%丙草胺乳油60 ml/亩,配成药液喷雾,常规管理,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、莎草科和阔叶杂草。二者复配除草效果好,而且对作物安全。

丁草胺(新马歇特)+丙草胺(扫弗特),在水稻播种后2天用60%丁草胺乳油60ml /亩+96%禾草特乳油100 ml/亩,配成药液喷雾,常规管理,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、莎草科和阔叶杂草。二者复配没有增效作用,但可以扩大杀草谱,而且对作物安全。

苯达松,在稻苗3~4叶期,用48%苯达松水剂100~150 ml/亩,配成药液,排干水层后喷施,药后一天复水。可以防除莎草科杂草、鸭舌草、矮慈菇、节节菜等。

3、水稻直播田杂草防除技术

直播稻可分为水直播稻和旱直播稻两类,旱直播又可分为旱播水管稻和旱(陆)稻两种。而根据耕作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耕翻直播和少、免耕直播。三种类型直播田杂草发生规律大体趋势都有两个发草高峰。针对直播稻田杂草发生规律,应贯彻以化学防治为重点,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,以苗压草、以药灭草、以水控草、以工拔草。应及时采取一封、三除、三补的化学除草技术体系。具体地区或田块可以一封一补、一封一除、一除一补或一次性除草。

(1)播前施药  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播种、栽培方式、草相等情况,合理选用除草剂。

稻田开沟平整后,趁浑水(水层3~5 cm)每亩25%恶草酮(恶草灵)乳油75~100ml,用原瓶装恶草灵甩滴全田,施药后保水层2~3天,然后排水播种;也可以开沟平整后,灌上水层,每亩用60%丁草胺乳油100 ml拌湿润细土均匀撒施。待2~3天田水自然落干播种。

(2)播后苗前施药  旱直播稻田可选用36%丁. 恶乳油150ml;水直播稻田可选用30%丙草胺(扫弗特)乳油120ml、30%丙草胺(扫弗特)乳油100ml/亩+10%苄嘧磺隆15g/亩。

(3)苗后处理  水稻(杂草)不同叶龄期、杂草不同种群组合可选用不同的化学药剂:旱直播稻田:可选用50%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20~30g/ 亩+苯达松水剂100~150ml/ 亩;水直播稻田:可选用10%苄嘧磺隆15 g/ 亩+90%高效禾草丹乳油110 ml/ 亩、36%二氯.苄可湿性粉剂40g/ 亩、50%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20~30g/亩+48%灭草松水剂100~150ml/ 亩、48%苯达松150 ml/ 亩+20%2甲氯150 ml/亩、96%禾草特乳油150~200 ml/ 亩等。

4、水稻移栽田杂草防除技术

(1)水稻移栽田杂草的发生特点  移栽稻田的特点是秧苗较大,稻根入土有一定的深度,抗药性强;但其生育期较秧田长,一般气温适宜,杂草种类多,交替发生;因此,施用药剂的种类和适期也不同。一年生杂草的种子因水层隔绝了空气,大多在1cm以内表土层中的种子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而萌发:一般这类杂草在水稻移栽后3~5天,稗草率先萌发,1~2周内达到萌发高峰。多年生杂草的根茎较深,可达10cm以上,出土高峰在移栽后2~3周。

(2)水稻移栽田杂草的防治技术  根据各种杂草的发生特点,对水稻移栽本田杂草的化学防除,当前的策略是很抓前挑治中、后期。通常是在移栽后的前(初)期采取土壤处理;以及在移栽后的后期采取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。前期(移栽前至移栽后10天),以防除稗草及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为主;中后期(移栽后10~25天)则以防除扁秆藨草、眼子菜等多年生莎草和阔叶杂草为主。具体的施药形式可以分在移栽前、移栽后前期和移栽后中后期3个时期进行。

在水稻本田施用除草剂,除要求必须撤干水层喷洒到茎叶上的几种除草剂外,其他都应在保水条件下施用,并且大部分药剂施药后需要在5~7天内不排水、不落干,缺水时应补灌至适当深度。

排草净、恶草灵、丁恶混剂和莎扑隆,在移栽前施用最好。因为移栽前施用可藉拉板耢平将药剂赶匀,并附着于泥浆土的微粒下沉,形成较为严密的封闭层,比移栽后施用效果好而安全。水稻移栽前用除草剂,多是在拉板耢平时,将已配制成的药土、药液或原液,就混浆水分别以撒施法、泼浇法或甩施法施到田里。撒施药土的用量为20kg/亩,泼浇药液的用量为30 kg/亩。

移栽后前(初)期封闭填表的处理方法,已被广泛应用。移栽后的前期是各种杂草种子的集中萌发期,此时用药容易获得显著效果。但这一时期以恰是水稻的返青阶段,因此使用除草剂的技术要求严格,防止产生药害。施药时期,早稻一般在移栽后5~7天,中稻在移栽后5天左右,晚稻在移栽后3~5天。此外,还应根据不同药剂的特性、不同地区的气候而适当提前或延后。药剂安全性好或施药时气温较高、杂草发芽和水稻返青扎根较快,可以提前施药;反之,则适当延后。施药方法,以药土撒施或药液泼浇为主。大部分除草剂还可结合追肥拌化肥撒施。

水稻移栽后的中后期,如有稗草和莎草科杂草及眼子菜、鸭舌草、矮慈菇等一些阔叶杂草发生,可于水稻分蘖盛期至末期施用除草剂进行防治。

下面分别介绍一些常用除草剂的应用技术。

莎扑隆,移栽前1~2天,用50%莎扑隆可湿粉200~400g/ 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,并搅拌于3~5cm表土层中。在移栽后5天左右,用50%莎扑隆可湿粉100~200 g/ 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此药剂处理主要用于防除扁秆藨草、异型莎草、萤蔺等莎草科杂草较多的稻田。

一般杂草发生较少的地块,田间杂草主要为稗草、一年生莎草、一年生阔叶杂草的田块,可以用下列除草剂:丁草胺,在移栽前1~2天,也可在移栽后2~4天,用60%丁草胺乳油100~150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恶草酮,在水稻移栽前2~3天,用12%乳油100~150 ml/亩、25%恶草灵乳油50~75 ml/亩;也可在移栽后3~7天,用12%恶草酮乳油100~150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杀草丹(禾草丹),在移栽前2~3天或水稻移栽后3~7天,用50%杀草丹乳油200~400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,还可用原液或加等量水配成母液甩施。在有机质含量过高或用稻草还田的地块,最好不用杀草丹,以免造成水稻矮化。草枯醚,移栽前3天,用20%草枯醚乳油400~600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在移栽后2~4天,用20%草枯醚乳油400~600 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大苗移栽田,在移栽后3~7天,用24%乙氧氟草醚乳油10~20 ml/亩,配成细药砂撒施,或对水泼施,对稗草、异型莎草、鸭舌草、水苋菜、益母草、节节菜等一年生杂草有90%以上的除草效果。施药时要有一定水层,在施药田块内由于土地高低不平,往往水深处发生药害,尤其在秧苗小、水浸到稻叶时药害更为严重,而水浅处可能由于受药量少而除草效果差。试验表明,不论水层深浅,小秧苗的药害比老壮秧苗药害重;处在深水层的秧苗药害比浅水层的重,尤其是小苗处于深水层,叶片常浸在水中,药害严重,但大苗在浅水层下用药,对秧苗的生长无明显的影响。施药后1天排水会降低药效,而施药后4天排水不影响药效。该药剂在田间分解快,对后茬无残留影响。用药量以有效成分2~2.5g/亩,在插秧后3~5天内用药的田块内,水稻株高、植株及根的鲜重和对照相近,并无抑制分蘖的现象但用量以有效成分达5 g/亩,其水稻分蘖比对照减少3.2%~12.7%。插秧后4天内用药防除稗草效果达100%,主要是由于此时稻田内稗草种子刚萌芽,幼芽都浸在水内易被杀死;如在插秧后8天施药,部分稗草已顶出水面,防除效果明显降低;如在插秧后15天施药,大部分稗草已顶出水面,防除效果很差。在移栽后5~10天,用96%禾草特乳油100~200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甲羧除草醚,在移栽后4~6天,用80%治草醚可湿性粉150~200g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杀草胺,在移栽后3~5天,用60%杀草胺乳油60~120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丙草胺(扫弗特),水稻移栽后5~7天,用50%丙草胺乳油60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丁草胺+恶草酮,在移栽前2~3天,用60%丁草胺乳油80ml/亩+25%恶草灵乳油40ml/亩,或20%丁恶(丁草胺和恶草灵的混剂)乳油100~150 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禾草特+恶草酮,移栽后5~7天,用96%禾草特乳油100~150 ml/ 亩+25%恶草酮乳油50 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

一般杂草发生较重的地块,田间杂草主要为稗草、莎草科杂草、阔叶杂草和其他多种单子叶杂草,可以用下列除草剂:丁草胺+苄嘧磺隆,在移栽后5~7天,用60%丁草胺乳油80~100 ml/亩+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0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可以有效防除稗草、牛毛毡、扁秆藨草、雨久花、慈菇、萤蔺等多种杂草。在粳稻移栽田施用,对水稻分蘖稍有抑制作用。苄嘧磺隆+哌草丹,在移栽后5~7天,用50%优克稗乳油150ml/亩+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0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苄嘧磺隆+杀草丹,在移栽后5~7天,用50%杀草丹乳油200ml/亩+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0 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苄嘧磺隆+环庚草醚,在移栽后5~7天,用10%环庚草醚乳油10~15 ml/亩+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0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异丙甲草胺+苄嘧磺隆,在移栽后5~7天,用72%异丙甲草胺乳油15ml/亩+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0 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异丙甲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在除草谱上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。在以禾本科和莎草为主的地区,单用异丙甲草胺就能有效地防除主要的一年生杂草;但在草相复杂、阔叶杂草种类和数量较多的地区,异丙甲草胺与苄嘧磺隆混用可以表现出现优秀的除草效果。二者混用对水稻安全。乙草胺+苄嘧磺隆,在移栽后5~7天,用50%乙草胺乳油15 ml/亩+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0 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丁草胺+吡嘧磺隆,在移栽后5~7天,用60%丁草胺乳油80~100 ml/亩+10%吡嘧磺隆可湿粉10~15 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哌草丹+吡嘧磺隆,在移栽后5~7天,用50%哌草丹乳油150 ml/亩+10%吡嘧磺隆可湿粉10~15 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吡嘧磺隆+哌草丹,在移栽后5~7天,用50%哌草丹乳油150ml/亩+10%吡嘧磺隆可湿粉10~15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吡嘧磺隆+杀草丹,在移栽后5~7天,用50%杀草丹乳油200ml/亩+10%吡嘧磺隆可湿粉10~15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吡嘧磺隆+环庚草醚,在移栽后5~7天,用10%环庚草醚乳油10~15ml/亩+10%吡嘧磺隆可湿粉10~15 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异丙甲草胺+吡嘧磺隆,在移栽后5~7天,用72%异丙甲草胺乳油15 ml/亩+10%吡嘧磺隆可湿粉10~15 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乙草胺+吡嘧磺隆,在移栽后5~7天,用50%乙草胺乳油15 ml/亩+10%吡嘧磺隆可湿粉10~15 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克草胺+苄嘧磺隆,南方大苗移栽田,于移栽后5~7天,用25%克草胺乳油80~100 ml/亩+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0 g/亩,制成药土喷施或配成药液喷施、泼浇。克草胺+吡嘧磺隆,南方大苗移栽田,于移栽后5~7天,用25%克草胺乳油80~100 ml/亩+10%吡嘧磺隆可湿粉10~15g/亩,制成药土喷施或配成药液喷施、泼浇。禾草特+苄嘧磺隆,在移栽后7~10天、稗草3叶期左右,用96%禾草特乳油100ml/亩+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0 g/亩,制成药土喷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禾草特+吡嘧磺隆,在移栽后7~10天、稗草3叶期左右,用96%禾草特乳油100ml/亩+10%吡嘧磺隆可湿粉10~15g/亩,制成药土喷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甲磺隆+苄嘧磺隆,在水稻移栽后早稻7~9天、晚稻6~12天,以10%新得力可湿粉剂(甲磺隆1.75+苄嘧磺隆8.25)5~9 g/亩,在以稗草较多的地块亩用量应提到7~9 g/亩,在稗草较少而矮慈菇及其他杂草为主的田块用药量一般为5~7 g/亩。配成药液喷施。可以有效防除萤蔺、牛毛毡、异型莎草、鸭舌草、节节菜、陌上菜、四叶萍等多种阔叶杂草,对矮慈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。该药对特稗草主要起抑制作用,其抑制能力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。对水稻株高有一定的影响,而处理后20天能基本恢复。

对于矮慈菇等发生严重的田块,在水稻移栽前一天,施用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0g/亩,以药土法撒施。可以有效防除矮慈菇及其他多种阔叶杂草、莎草。水稻移栽后,于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2叶期左右,可单用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6g/亩,制成药土撒施,施药期间田间保水层2 天左右。试验表明,水稻移栽后1~8天施药,此时杂草出芽前至2~3叶期,除草效果最好;在插秧后15天施药,除草效果开始下降。试验表明,以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g/亩,可以有效地防除稻田中的节节菜、鸭舌草、瓜皮草、益母草、眼子菜等阔叶杂草,平均防效为96%,对水莎草、萤蔺等多年生莎草科杂草也有一定的除草效果,平均防效为71.0%,对稗草的防效较差。该药对深水稻安全,对深水稻分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。持效期一般为45~57天。正常情况下施药,对后荐小麦、油菜的生长不良影响。

对于多年生莎草和阔叶杂草较多的田块,可以在一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2叶期左右、稗草1.5~2叶期,可单用10%吡嘧碛隆可湿粉或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0~18g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据试验,施药后在土表淋水或灌一定深度的水层,可以明显提高防除效果。

对于稗草较重的田块,在移栽后2~4天,稗草2叶期以前,用50%哌草丹乳油150~250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。

环庚草醚,在移栽后5天左右,用10%艾割乳油13~20ml/亩,制成药土撒施。施药时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层,3~5天内不能排水,否则除草效果将下降。试验表明,用10%艾割乳油13~20ml/亩,在水稻移栽后4~6天兑水洒施,对稗草效果在84.5%~96.4%,防除异型莎草的效果在88%~92%,对鸭舌草、节节菜防效较差,对眼子菜、矮慈菇无效果。在水稻插秧后3~4天施药,此时稗草、异型莎草刚刚萌芽,草苗尚未顶出水面,防除效果较好,待杂草长大后伸出水面,防除效果将明显下降。

莎稗磷,在水稻移栽后4~8天,用莎稗磷有效成分30g/亩,配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喷施。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。施药时保持水层3~6cm,田间保水4~5天。

二氯喹啉酸,在水稻移栽后7~15天、稗草2~3叶期,用50%快杀稗可湿粉40g/亩,制成药土撒施或配成药液泼浇,而以药液喷雾效果最好。如药量加大50%,能防除4~6叶大稗草。快杀稗施药时对水层管理要求不太严格,田间保持1~2寸水层、浅水层、排于水均可,但以快杀稗施药时排于田间水层的除稗效果最佳。杀稗持效期一般可达28~35天,基本上可以达到一次施药控制整个生育内的稗草为害。

苯达松,在移栽后10~20天,用48%苯达松水剂150~250ml/亩,以药液喷雾法施入,喷药前一天排水,喷药后一天复水。此药对水稻比较安全,如扁秆藨草发生比较严重,可以适当加大药量。

2甲4氯钠盐,在水稻移栽后15~25天,用20%2甲4氯钠盐水剂140~280ml/亩,以药液喷雾法施入。喷药前一天排水,喷药后一天灌水。

二氯喹啉酸+苯达松+2甲4氯钠盐,在移栽后10~15天,用50%二氯喹啉酸可湿粉40g/亩+48%苯达松水剂100ml/亩+56%2甲4氯钠盐原粉35g/亩,以药土撒施法或药液喷雾法施入。喷药前一天排水,喷药后一天灌水。

禾草特+苯达松+2甲4氯钠盐,在移栽后10~15天,用96%禾草特乳油150~200ml/亩+48%苯达松水剂100ml/亩+56%2甲4氯钠盐原粉35 g/亩,以药土撒施法或药液喷雾法施入。喷药前一天排水,喷药后一天灌水。

二氯喹啉酸+苯达松+麦草畏,在移栽后10~15天,用50%二氯喹啉酸可湿粉40g/亩+48%苯达松水剂100ml/亩+48%麦草畏水剂13.3ml/亩,以药土撒施法或药液喷雾施入。喷药前一天排水,喷药后一天灌水。

禾草特+苯达松+麦草畏,在移栽后10~15天,用96%禾草特乳油150~200ml/亩+48%苯达松水剂100ml/亩+48%麦草畏水剂13.3ml/亩,以药土撒施法或药液喷雾施入。喷药前一天排水,喷药后一天灌水。

苯达松+2甲4氯钠盐,在移栽后15~25天,用48%苯达松水剂150ml/亩+56%2甲4氯钠盐原粉30~60g/亩,以药液喷雾法施入。喷药前一天排水,喷药后一天灌水。混用比单用苯达松成本低,比单用2甲4氯安全。

二氯喹啉酸+苄嘧磺隆,在水稻移栽后10~15天,用50%二氯喹啉酸可湿粉30g/亩+10%苄嘧磺隆可湿粉15~26g/亩,以药土法撒施或以喷雾法施药。

二氯喹啉酸+吡嘧磺隆,在水稻移栽后10~15天,用50%二氯喹啉酸可湿粉30g/亩+10%吡嘧磺隆可湿粉10~18g/亩,以药土法撒施或以喷雾法施药。

二氯喹啉酸+扑草净,在水稻移栽后10~15天,用50%二氯喹啉酸可湿粉30g/亩+50%扑草净可湿后粉50~75g/亩,以药土法撒施或以喷雾法施药。

二氯喹啉酸+西草净,在水稻移栽后10~15天,用50%二氯喹啉酸可湿粉30g/亩+25%西草净可湿粉100~150g/亩,以药土法撒施或以喷雾法施药。

二氯喹啉酸+苯达松,在水稻移栽后10~15天,用50%二氯喹啉酸可湿粉30~40g/亩+48%苯达松水剂150ml/亩,以药土法撒施或喷雾法施药。


 


0
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网友评论
声明 本文由农村链(易村客)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农村链仅提供信息存储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村链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